今天有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(fā)了句頗有意味的話:“百度眼看要發(fā)車了”。說它有意味是因為其中的“發(fā)車”有兩重含義:一方面,從上月開始的百度造車傳聞終于水落石出了;另一方面,百度在二級市場上重新找回號召力,市值已經重回800億美元,作為投資人再看不懂就來不及了。
百度造車的事情,投資者、同行都在看。周一傳聞落地,百度正式宣布組建智能汽車公司,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(yè)。合作方與傳聞一致:吉利將成為新公司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。
事實上,市場確實長期受到“BAT”概念的誤導,誤導的點在于找錯了對標對象,幾年前你們在談百度錯失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就錯判了很多事實,先不論百度App的的日活月活數據與其他國民應用相比并不算弱,至少百度和阿里、騰訊最大的差異是被忽視的,百度的未來不在于“互聯網”,而是更加底層、硬核的科技能力,如果簡單直接地給個畫像的話,百度未來大概率會成為類似華為、特斯拉這種深度介入萬億級產業(yè)的生態(tài)創(chuàng)新巨頭公司。
這種轉變是一個早就啟動并持續(xù)發(fā)生的過程,到如今傳出造車的消息,已經是百度布完了棋局即將亮出底牌的時刻。從外部看百度,很多人說造車是把百度的人工智能棋局落地的重大歷史契機,但如果看資本市場的話,這其實是百度市值發(fā)車前“最后的上車機會”。
二級市場已經提前把握到了這一點。百度從股價長期被低估,乃至傳出回港上市,到如今眼看要重返千億美元關口,業(yè)務和市場的互動開始進入正向反饋通道,即消息面上的很多行為計劃都能被二級市場接納并買單,比如“女版巴菲特”凱瑟琳·伍茲(Cathrine Wood)執(zhí)掌的ARK基金就在12月連續(xù)加倉百度。而上周百度和吉利的消息出來后,吉利在港股盤中即暴漲,而百度則周五在美股以15.57%的漲幅報收,市值來到820億美元。
這僅僅是個開始,百度的估值范式正在發(fā)生徹底的變化,從簡單粗暴地通過財務數據給予市盈率的估值,到開始重視廣告業(yè)務回暖與云服務強勁增長而給予不同業(yè)務板塊的獨立估值,再到去年Q4,華爾街已經開始重視Apollo抑或AI這個蘊含巨大潛力板塊的獨立價值了,非常直觀的例證是,從去年11月份到12月份,為Apollo和智能云給出獨立估值的券商分別從5家增長到了11家和12家。
12月份的造車消息更是扭轉市場判斷最重要的催化劑,事情的演化在向著“可行性”大步邁進。上月的消息是百度與包括吉利、廣汽、一汽紅旗等車企接觸,討論合資公司事宜。到上周五,這則消息演化地更具體了,據路透稱:由百度提供車載軟件、吉利負責工程技術,改造吉利現有工廠進行車輛生產。其中,百度將擁有新公司的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,當前雙方正在商討使用吉利的可持續(xù)體驗架構(SEA)進行未來產品開發(fā)。再到周一官宣,百度正式宣布造車,吉利出資成為戰(zhàn)略伙伴。
這里最重要的信息點有如下幾條:一是百度敲定了合作方為吉利;二是百度主導;三是訴求清晰,SEA這條信息表明,雙方已經在談執(zhí)行了。
選擇吉利合作倒未見得多么出人意料,雖然此前關于合作標的的傳聞頗多,但吉利始終是最被市場看好的那一個:從2019年李彥宏李書?!笆兰o同臺”開始,雙方就有很好的合作基礎,對百度而言,吉利就是最強搭檔。
反而是這次百度主導的決心倒是更加值得重視:從雙方的合作基礎來說,一個是頭部科技公司,一個是最大的自主車企,一方提供軟件,一方重在工程,按說是強強聯合,但百度還是當仁不讓地要求領銜,你從官宣文章里更能看出來,定義是“百度成立公司,吉利戰(zhàn)略合作方”,這想必是百度與所有潛在合作方談判的基礎,也證實了其志在必得的決心。
要注意,這里談“決心”不是在表揚誰,而是在談“必然性”。百度強勢主導的信息透露了這種信號,他們的管理層想必意識到了關鍵點:沒有決心,這事沒戲。可以這樣理解,如果百度造車單純是為了做市值管理,那么反倒不如慢慢來,在更長的周期、更大的格局下講資本故事,而如果從執(zhí)行層面出發(fā),需要考量的問題則是落地的難度,包括百度自動駕駛的工程師們能否在其中有最高級別優(yōu)先權等等,這都不是一個對等權利的合資公司結構可以完成的訴求。
百度的訴求不是制造概念,是真實地、盡快地啟動造車。自動駕駛的技術落地很可能比人們預想的更快,因為特斯拉的標桿效應,以及蘋果在芯片領域的激進策略,以及英偉達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重注,使得中國的參與者要從芯片—數據—算法—解決方案全路徑加快戰(zhàn)略部署。那么百度沒有選擇,必須盡早進入造車賽道。
目前,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三種變現模式,包括車、路、性,而商業(yè)化上,以G端、B端為主,C端為輔。獨立造車的選擇,意味著百度C端產品上將有更多突破,百度的官方通告里也表示,將利用百度人工智能、Apollo自動駕駛、小度車載、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,支持其快速成長。很多人說百度在硬件C端的消費者心智占領不足,但其實未必,從更高的品牌維度來說,沒有比百度更加“國民化”的互聯網公司了,從軟件到硬件,品牌上顯然是降維打擊。參考百度在SLG智能語音交互的發(fā)展路徑,在擁有第一方硬件產品小度智能音箱后,形成標桿化案例,技術體驗落地更容易破圈。在車場景上,百度造車的關鍵,反而是C端產品力的問題。
更加可以作證這一點的是談判的進度,從上月傳出接觸合作方,至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雙方甚至已經在討論產品開發(fā)的落地了。
“高效”是其中隱含的關鍵詞。近一年百度身上最大的變化,就是在持續(xù)享受“高效”帶來的紅利。不論是與外界的溝通效率還是自身的執(zhí)行效率都非??捎^。
首先在和資本市場的交互中的溝通效率顯著提升,這一方面是百度從2013年開啟自動駕駛研發(fā)至今7年的持續(xù)投入到了J曲線的爆發(fā)點,另外它的落地方向與特斯拉堪作對標,Apollo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,百度在通過開放平臺成為汽車智能化第一合作伙伴的同時,造車也成為自動駕駛閉環(huán)的又一節(jié)點,被視為可能足以硬鋼特斯拉FSD的資本,而特斯拉這條鯰魚早把池水攪熱了,基于自動駕駛這個內核的造車故事驅動它的股票一年狂飆了接近9倍,市值超過8000萬美金,蘋果造車的傳聞也掀起巨大波瀾,科技汽車的概念早被市場吃得透透的,那么百度的造車根本不用多加解釋,自然會被市場輕松買單。
其次,百度造車和C端市場的溝通效率很高。有了特斯拉大舉入華帶動一批新能源汽車品牌,同時政策的不斷補貼扶持,智能汽車+自動駕駛已經牢牢抓住了新一代消費者的心智,除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,百度的小度車載、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也將全面賦能,百度造車的閉環(huán)故事一點就透,一講就懂。
此外,百度在執(zhí)行中也很清楚的抓住了效率這個要素,選擇吉利,就是選擇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的紅利,吉利作為最大的自主車企,從2015年至今做了大量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嘗試,連續(xù)發(fā)布了幾何、Polestar(極星)、Smart、楓葉汽車、遠程汽車和倫敦電動車等6個新能源品牌。相比其他還在燃油車方向上尾大不掉的大型車企,吉利顯然是更加積極、更有野心的那一個。而由于激進的擴張戰(zhàn)略造成了吉利當前產能的嚴重過剩,那么百度在這個時刻選擇與吉利合作,就是在享受整個中國新能源產業(yè)鏈紅利的基礎上,又享受了合作方巨大前期投入的紅利,可謂一舉多得。
長遠來看,自動駕駛+智能汽車打破了物理空間對時間的限制,其中蘊含的商業(yè)潛力將是難以想象的,但也不要只看到百度面臨重大歷史契機這層客觀事實,更要認清百度在多年All in人工智能帶來的勢能,享受的紅利以及當下的執(zhí)行力。智能汽車的未來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而不是工藝,而從自動駕駛的技術層面,百度毫無疑問是中國乃至全球最頭部的公司,百度能走好造車這一步棋,是個主觀客觀都符合規(guī)律的大概率事件,這家公司已經在向著特斯拉式的萬億產業(yè)巨頭的路上狂奔了。
今天有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(fā)了句頗有意味的話:“百度眼看要發(fā)車了”。說它有意味是因為其中的“發(fā)車”有兩重含義:一方面,從上月開始的百度造車傳聞終于水落石出了;另一方面,百度在二級市場上重新找回號召力,市值已經重回800億美元,作為投資人再看不懂就來不及了。
百度造車的事情,投資者、同行都在看。周一傳聞落地,百度正式宣布組建智能汽車公司,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(yè)。合作方與傳聞一致:吉利將成為新公司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。
對于華爾街和其他投資方來說,現下抓住百度的關鍵,是要識別出百度多年來豪賭AI、自動駕駛等底層技術的長期戰(zhàn)略意味著何種具體的可能性。
事實上,市場確實長期受到“BAT”概念的誤導,誤導的點在于找錯了對標對象,幾年前你們在談百度錯失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就錯判了很多事實,先不論百度App的的日活月活數據與其他國民應用相比并不算弱,至少百度和阿里、騰訊最大的差異是被忽視的,百度的未來不在于“互聯網”,而是更加底層、硬核的科技能力,如果簡單直接地給個畫像的話,百度未來大概率會成為類似華為、特斯拉這種深度介入萬億級產業(yè)的生態(tài)創(chuàng)新巨頭公司。
這種轉變是一個早就啟動并持續(xù)發(fā)生的過程,到如今傳出造車的消息,已經是百度布完了棋局即將亮出底牌的時刻。從外部看百度,很多人說造車是把百度的人工智能棋局落地的重大歷史契機,但如果看資本市場的話,這其實是百度市值發(fā)車前“最后的上車機會”。
二級市場已經提前把握到了這一點。百度從股價長期被低估,乃至傳出回港上市,到如今眼看要重返千億美元關口,業(yè)務和市場的互動開始進入正向反饋通道,即消息面上的很多行為計劃都能被二級市場接納并買單,比如“女版巴菲特”凱瑟琳·伍茲(Cathrine Wood)執(zhí)掌的ARK基金就在12月連續(xù)加倉百度。而上周百度和吉利的消息出來后,吉利在港股盤中即暴漲,而百度則周五在美股以15.57%的漲幅報收,市值來到820億美元。
這僅僅是個開始,百度的估值范式正在發(fā)生徹底的變化,從簡單粗暴地通過財務數據給予市盈率的估值,到開始重視廣告業(yè)務回暖與云服務強勁增長而給予不同業(yè)務板塊的獨立估值,再到去年Q4,華爾街已經開始重視Apollo抑或AI這個蘊含巨大潛力板塊的獨立價值了,非常直觀的例證是,從去年11月份到12月份,為Apollo和智能云給出獨立估值的券商分別從5家增長到了11家和12家。
12月份的造車消息更是扭轉市場判斷最重要的催化劑,事情的演化在向著“可行性”大步邁進。上月的消息是百度與包括吉利、廣汽、一汽紅旗等車企接觸,討論合資公司事宜。到上周五,這則消息演化地更具體了,據路透稱:由百度提供車載軟件、吉利負責工程技術,改造吉利現有工廠進行車輛生產。其中,百度將擁有新公司的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,當前雙方正在商討使用吉利的可持續(xù)體驗架構(SEA)進行未來產品開發(fā)。再到周一官宣,百度正式宣布造車,吉利出資成為戰(zhàn)略伙伴。
這里最重要的信息點有如下幾條:一是百度敲定了合作方為吉利;二是百度主導;三是訴求清晰,SEA這條信息表明,雙方已經在談執(zhí)行了。
選擇吉利合作倒未見得多么出人意料,雖然此前關于合作標的的傳聞頗多,但吉利始終是最被市場看好的那一個:從2019年李彥宏李書福“世紀同臺”開始,雙方就有很好的合作基礎,對百度而言,吉利就是最強搭檔。
反而是這次百度主導的決心倒是更加值得重視:從雙方的合作基礎來說,一個是頭部科技公司,一個是最大的自主車企,一方提供軟件,一方重在工程,按說是強強聯合,但百度還是當仁不讓地要求領銜,你從官宣文章里更能看出來,定義是“百度成立公司,吉利戰(zhàn)略合作方”,這想必是百度與所有潛在合作方談判的基礎,也證實了其志在必得的決心。
要注意,這里談“決心”不是在表揚誰,而是在談“必然性”。百度強勢主導的信息透露了這種信號,他們的管理層想必意識到了關鍵點:沒有決心,這事沒戲。可以這樣理解,如果百度造車單純是為了做市值管理,那么反倒不如慢慢來,在更長的周期、更大的格局下講資本故事,而如果從執(zhí)行層面出發(fā),需要考量的問題則是落地的難度,包括百度自動駕駛的工程師們能否在其中有最高級別優(yōu)先權等等,這都不是一個對等權利的合資公司結構可以完成的訴求。
百度的訴求不是制造概念,是真實地、盡快地啟動造車。自動駕駛的技術落地很可能比人們預想的更快,因為特斯拉的標桿效應,以及蘋果在芯片領域的激進策略,以及英偉達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重注,使得中國的參與者要從芯片—數據—算法—解決方案全路徑加快戰(zhàn)略部署。那么百度沒有選擇,必須盡早進入造車賽道。
目前,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三種變現模式,包括車、路、性,而商業(yè)化上,以G端、B端為主,C端為輔。獨立造車的選擇,意味著百度C端產品上將有更多突破,百度的官方通告里也表示,將利用百度人工智能、Apollo自動駕駛、小度車載、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,支持其快速成長。很多人說百度在硬件C端的消費者心智占領不足,但其實未必,從更高的品牌維度來說,沒有比百度更加“國民化”的互聯網公司了,從軟件到硬件,品牌上顯然是降維打擊。參考百度在SLG智能語音交互的發(fā)展路徑,在擁有第一方硬件產品小度智能音箱后,形成標桿化案例,技術體驗落地更容易破圈。在車場景上,百度造車的關鍵,反而是C端產品力的問題。
更加可以作證這一點的是談判的進度,從上月傳出接觸合作方,至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雙方甚至已經在討論產品開發(fā)的落地了。
“高效”是其中隱含的關鍵詞。近一年百度身上最大的變化,就是在持續(xù)享受“高效”帶來的紅利。不論是與外界的溝通效率還是自身的執(zhí)行效率都非常可觀。
首先在和資本市場的交互中的溝通效率顯著提升,這一方面是百度從2013年開啟自動駕駛研發(fā)至今7年的持續(xù)投入到了J曲線的爆發(fā)點,另外它的落地方向與特斯拉堪作對標,Apollo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,百度在通過開放平臺成為汽車智能化第一合作伙伴的同時,造車也成為自動駕駛閉環(huán)的又一節(jié)點,被視為可能足以硬鋼特斯拉FSD的資本,而特斯拉這條鯰魚早把池水攪熱了,基于自動駕駛這個內核的造車故事驅動它的股票一年狂飆了接近9倍,市值超過8000萬美金,蘋果造車的傳聞也掀起巨大波瀾,科技汽車的概念早被市場吃得透透的,那么百度的造車根本不用多加解釋,自然會被市場輕松買單。
其次,百度造車和C端市場的溝通效率很高。有了特斯拉大舉入華帶動一批新能源汽車品牌,同時政策的不斷補貼扶持,智能汽車+自動駕駛已經牢牢抓住了新一代消費者的心智,除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,百度的小度車載、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也將全面賦能,百度造車的閉環(huán)故事一點就透,一講就懂。
此外,百度在執(zhí)行中也很清楚的抓住了效率這個要素,選擇吉利,就是選擇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的紅利,吉利作為最大的自主車企,從2015年至今做了大量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嘗試,連續(xù)發(fā)布了幾何、Polestar(極星)、Smart、楓葉汽車、遠程汽車和倫敦電動車等6個新能源品牌。相比其他還在燃油車方向上尾大不掉的大型車企,吉利顯然是更加積極、更有野心的那一個。而由于激進的擴張戰(zhàn)略造成了吉利當前產能的嚴重過剩,那么百度在這個時刻選擇與吉利合作,就是在享受整個中國新能源產業(yè)鏈紅利的基礎上,又享受了合作方巨大前期投入的紅利,可謂一舉多得。
長遠來看,自動駕駛+智能汽車打破了物理空間對時間的限制,其中蘊含的商業(yè)潛力將是難以想象的,但也不要只看到百度面臨重大歷史契機這層客觀事實,更要認清百度在多年All in人工智能帶來的勢能,享受的紅利以及當下的執(zhí)行力。智能汽車的未來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而不是工藝,而從自動駕駛的技術層面,百度毫無疑問是中國乃至全球最頭部的公司,百度能走好造車這一步棋,是個主觀客觀都符合規(guī)律的大概率事件,這家公司已經在向著特斯拉式的萬億產業(yè)巨頭的路上狂奔了。